春天的太阳起得早,春光里的医院也多了几分花香鸟语的暖意。输血科的采血室里几名医务人员,也像雀跃的鸟儿一样欢快,他们今天的身份是献血者,正争先恐后地叫嚷着谁先献。这便是输血科主任(党支部书记)刘传波带领科室党员职工献血的镜头,这一次是他第34次挽袖献血,在这之前,还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家庭“热血接力”故事。
一场“未达标”的献血与家庭的接力
2025年2月初,也就是正月初十前后,每日用血的患者不断增加,“血库告急”的警示像一根针扎进刘传波心里。作为输血科主任,他太清楚这个春节的艰难,返乡潮带来的意外伤患激增,血库储备却因节日献血量骤减而捉襟见肘。他一边动员医院职工献血,一边安排近期下乡采血。本想着自己先献上一份也许能救急,可距离上次献血仅过去三个多月,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间隔期。回到家里,他说出了血库告急与自己暂时不能献的苦衷,并动员妻子和上大学的儿子共同挽袖,用家庭的力量延续生命的希望。当日,母子俩就前往献血并乐呵呵地合影留念,两本鲜红的献血证,就像两朵怒放的红梅花。妻子笑着说:“老刘总说‘党员家庭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’,这也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时候!”儿子则用行动完成了自己的“成人礼”:“爸爸是我的榜样,献血是责任,更是传承。”
三十四次献血背后的初心与担当
刘传波的献血之路始于青年时代。从医20余年,他深知血液对患者的意义:“每一袋血都可能挽救一条生命,尤其是节后临床用血高峰时,血库告急就是急需用血患者生命的倒计时。” 在他的带动下,医院职工献血蔚然成风。仅2025年2月的一次活动,就有50名医护人员及家属参与,累计献血15000毫升,为寒冬中的患者注入暖流。作为专业人士,他常向人们科普:“一次献血200-400毫升仅占人体总血量的5%~10%,不会影响健康,反而能促进新陈代谢,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。” 他既是献血践行者、倡导者,也是科学理念的传播者。
党员的“双重身份”:医者与先锋
刘传波的故事不仅关乎个人奉献,更折射出党员在关键时刻的先锋作用。他曾说:“党员和医者双重身份,我应该冲在前面。” 从11900毫升的个人献血到动员家庭接力,刘传波用行动诠释了“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他的经历不仅是一曲医者仁心的赞歌,更是一个写满了奉献、担当和爱的故事。 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身边许多人,其中后勤部职工章唐胜深受鼓舞,这些年每年都坚持献血,他坦言“虽不能上一线治病,但热血就是我的手术刀”。
二十余载春秋,三十四次挽袖,这位党支部书记用生命刻度丈量着赤子情怀。当“我是党员我先上”的誓言化作汩汩流动的温热,当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注入代代相传的血脉,我们终于懂得,所谓先锋模范,不过是把信仰化作细水长流的坚持;真正的好故事,永远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尖上。(范玲玲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